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市场 >

基层博物馆藏品征集要接地气
2013-10-25 10: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汪传荣

 

     众所周知,藏品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后者正常运转的枢纽性节点和核心动力源。藏品的数量多寡、质量高低,与藏品的征集途径宽窄阻畅与否密不可分。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博物馆的规模和品质。现实情况是,基层博物馆一直存在资源相对匮乏、藏品量不足、国宝级精品少、获取藏品途径相对较窄等问题,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正确认清藏品来源的阻碍因素,开拓藏品来源渠道,促进藏品持续进入博物馆,是县市级基层馆的头等大事。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关于馆藏品的征集,我国博物馆之父张謇早有自己的成熟想法。他在创办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时说:“中国金石至博,私人财力式微,搜采准的务其大者,不能及全国也,以江苏为断,不能得原物也,以拓本为断。”这就是说搜集文物要量力而行,要就地取材,要灵活对待。这是一种对地域历史和文化负责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笔者认为,张謇这种因地制宜征集文物的思想,具体落实到基层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中,可以参照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坚持走地方特色文化的征集路线。因为受地域范围小、经济欠发达等不利条件限制,县市博物馆在征集文物方面的空间并不大。为了便于集中有限的财力与人力资源,可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文物作为主要征集对象,以建立在原有馆藏品基础上的专题征集作为主要方向。这种主题性征集既可相对节约资源,同时,还最能体现出基层馆的地方文化特色。

  其次,坚持现实生活与文物相结合。搜求古代文物不应成为博物馆唯一的目标。当下,艺术品市场如火如荼,文物拍卖活动层出不穷。在这场文物泛钱化盛宴中,基层博物馆因缺资金,显然缺乏跟随市场化运作步伐的物质基础。为了生存和发展,基层馆理应调整思路,在征集历史文物的同时,更要把目光投向当下的生产生活。抱定为历史负责、为未来负责的信念,把握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紧扣时代脉络,就地取材,收集发生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能体现政治、经济、文化及民生等实物,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又为后世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历史实物储存。

  坚持传统征集

  博物馆藏品传统来源渠道无外乎发掘出土、捐赠和搜购等。做好传统征集不放松,落实到行动上是关键。

  首先,盯紧挖掘机下的文物发掘。近年来,各地建房修桥铺路工程颇多,工程启动时深挖地基给地下文物带来不小的危害,文物的保护与损毁往往就在一瞬一念之间。文博人必须与挖掘机比速度,与民工的铁锹锄头比精准度。为此,基层文博工作者要与相关基础工程建设单位保持长期的沟通与联系,实时掌握当地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动工和进展状况。工程启动之前,做好前期调查勘察工作,必要时先发掘后建设,甚至让工程为文物让道。工程启动之后,要勤跑路,多调查,和工程承建单位及工地建设者们保持互动,尊重他们的劳动,向他们宣讲保护文物对于当地历史文化和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并配合以奖惩措施,及时捕捉可能存在的墓葬等地下文物相关信息,及时做出妥善处理。

  其次,做好服务,吸引捐献。俗话说,家有梧桐树,才能招来金凤凰。与大博物馆现代化的库房和恒温恒湿展厅相比,基层馆硬件设施要简陋得多,吸引藏家捐赠高端的孤品珍藏也许很难,但只要基层馆自身能准确定位,因陋就简地打造良好的库房展厅环境。同时,更加用心地做好服务工作,以优质的人文环境召唤藏友,相信那些热爱家乡、热爱文化的人士,会愿意把自己的珍藏捐献给与宝物蕴藏的文化内涵相吻合的基层博物馆的。

  再次,摸清家底,确立主题征集文物。基层馆还有一项工作很重要,就是摸清家底,整合资源。我们不能一味强调藏品的“入住”,还要清楚自己的“米柜”。在理清藏品的数量和厘清文物的文化肌理之后,再结合地方文化的特色,采用围绕专题和突出重点征集文物的原则,拟订征集计划。

  面向“未来文物”广征博积

  博物馆不仅是保存和展示从古至今的艺术品的场所,也应是反映当代现实社会的文化机构。今天的生活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一般用品,可能就是未来不可多得的见证历史的文物。我们要把目光转向当前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文物,收藏文物。

  首先,关注地方政治方面的大事。作为基层行政区划,在历史进程中,或随国家行政区划调整,或因地方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县市区乡每每发生行政区划变更。博物馆在政治事件中要敏感跟进,及时收藏有历史价值的相关物品。如1992年全国撤区并乡建镇,当时就有一批被镇替换下来的“某区”“某乡”的牌匾,还有替换下的具有当地特色的老办公用具,这些都值得博物馆收藏。1996年安徽省桐城市撤县设市,桐城市博物馆及时收藏了“中国共产党桐城县委员会”牌匾。

  其次,关心地方经济生活中的突出亮点。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批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这其中有不少陆续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这些企业不仅生产出在当地或本省乃至全国都响当当的拳头产品,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经济的走势。博物馆可以和企业建立长期联系,跟踪收集其不同阶段的产品,做成系列的收藏。同时,记录其中最为突出的人和故事,把它们保存在博物馆的藏品及档案中。

  再次,关注本地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很多博物馆纷纷收集有关藏品,以致有关部门不得不召开了一次有30余家博物馆类机构参加的协调会。有关代表说:“有如此多的公共机构(从档案馆到博物馆)来找我们,希望能获得哪怕一块建筑碎片,以致我们一分钟也得不到喘息地在和他们商谈。”由此可见,美国博物馆对重大事件反应的灵敏度是很高的。

  我们的博物馆尤其是县市级馆,也应在大事件突发时,及时反应,快速跟进,关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及时收集事件相关实物,并记录相关故事。如2003年“非典”大流行,博物馆可以搜集政府宣传标语,收集医护人员的防护服装、医疗器械等相关用品,收集当地民间用于预防的消毒剂、喷洒器具,甚至民间流行的相关偏方等等,以备日后做专题展览,利用这些实物最本真地还原当时的场景,唤起人们珍惜生命、抗争疾病的意识,启迪生命的自豪感。

  再有,关注民生。当地特色的民居,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民居及家具,除明清及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包括改革开放后民居的发展脉络,都可以成为我们跟踪的对象。不能收藏进馆的房屋,可以用照片、影像记录下来,需要时可以按原貌制作缩微景观,再配以当地民众生活场景的照片,以重现原物的风采。

  民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一地一乡风,十里俗不同。对于能体现当地农业生产、节庆礼仪等等民风习俗的东西,博物馆也要投以关注的目光,并加以收藏。

  总之,基层博物馆是博物馆中最“接地气”的地方,征集文物也要“接地气”。基层馆只要积极了解社会变革方向,融入社会大氛围,把征集文物工作与当地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和民众生活休戚相关,就定能发挥博物馆的历史与现实的桥梁纽带作用,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为中华文化复兴助阵,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添力。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