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家 >

劳动人民的深情歌者——高庆荣油画印象
2014-07-15 16:23 来源:艺术家提供 作者:陈建明

 

     中国成语“心想事成”,可理解为心有千千结,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
 

  高庆荣的“心想事成”是“当一名人民的艺术家”。他且将汗水当雨水,手持画笔当犁铧,四十年的绘画生涯,耕耘出了一派丰收景象:
 

  1982年,《望子成龙》参加中国青年画展获三等奖;
 

  1983年,《一生》获黑龙江美展二等奖;
 

  2008年,《喜酒》入选改革开发三十周年全国美展;
 

  2011年《岁月如歌》入选文化部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国际优秀作品展;
 

  2000年至今,在英国、美国及国内成功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
 

  2012年,宋庄党委、政府艺术促进会联合为高庆荣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引起强烈反响,近百幅作品被世界各地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中央电视台及数十家媒体均作过报道介绍。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以《真挚乡土情》的评论,对高庆荣作品给予高度肯定和评价:“高庆荣的绘画,注重人物形体结构的塑造,但不拘泥于如实的描写,在点线面以及形和色彩中,他倾注了强烈的主观感受,为了突出画中人物的性格和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他自由地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用色大胆,在对比中找协调与和谐。”
 

  高庆荣引以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利奥塔提出的“宏大叙事”理论,运用到广大底层劳动者的人物题材中,以历史宏大的叙事,投射在时代缩影的画布上。
 

  油画《老区人》系列作品,是高庆荣沿红军长征路徒步采风写生到陕北时,革命老区人民厚重朴实的群雕形象深深地震撼了他,有感而发地创作出了有历史珍藏意义的作品。
 

  《关东汉子》《关东娘们》系列组画,是他多次回故乡采风,足迹遍布长白山脉、大小兴安岭,在大量的写生素材基础上,带着强烈乡情创作的力作。《岁月如歌》中,丰富厚重的色彩语言,神情深邃的笔墨刻画,将一对老夫妻,相濡以沫、饱经沧桑的故事,说得寓意深远。《农民工》系列组画,是画家多次深入农民工生活的工棚,劳动的现场,被他们在艰苦环境里乐观的、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而打动,用雕塑般的笔法塑造出建设者的动人形象。大幅肖像系列组画,《赶早集的父亲》《嫂子》《羊倌》等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感人至深:《母亲》中的母亲,一件白色的汗衫,外罩白色的确良短袖衣,白天穿,晚上洗了,待白天干了接着穿,这也是那个年代农村的服饰特点。母亲身后有一个大一点的酱缸、一个小一点的腌菜缸,那就是全家人的厨房,一根玉米棒子、一个窝头,就点大酱、咸菜,就是一顿原生态的农家饭。母亲手挎藤编的篮子,似乎准备去庄稼地,目光虽然很迷茫,但仍坚毅地眺望远景。
 

  英国的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说:“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谋划,既关注审美消费的生活,和把生活融入到艺术与知识及文化的审美之整体的双重性”。
 

  真正的艺术家是关注现实的,并提炼现实中的美,把生活的碎片穿起来,表现一个美好的人生,这也是高庆荣的基本绘画语言。高庆荣擅长将太阳的温暖洒在画布上,多了些百灵鸟动听的歌唱。他的红色题材、领袖题材、农民题材、矿工题材的肖像画,可以听到历史年轮碾过的萧萧风声与不同人物的心灵絮语。
 

  《农民工的午餐》,在环境零乱的地上,铺一块纸板,摆上快餐饭盒,有的拿个酒瓶,仰头就喝,仿佛一口气喝干了日子的酸甜苦辣。《快乐的工棚夜晚》——一个夏日的夜晚,简陋的棚子里,抽烟的、喝酒的、猜拳的,发手机信息的、蒙头睡大觉的、光膀子的、穿背心的,他们朴实、沧桑的脸上,绽放的是不一样的笑容。蚊帐上的大补丁,或是一个年代的符号。这样单纯、快乐、容易满足的群体,浓缩在不被人关注的城市一角,他们却不在意付出与收入的失衡。《喜酒》——酒宴上,乡亲们脸上写满笑容。男人、女人,都丰满圆润,颇有东北农村的地域特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在高庆荣的笔下,他将“眼睛”弱化,强化人物的精神面貌,他将内在的美,奔放在健康、野性的情态“点睛”上。《赶早集的父亲》,老汉期待早点卖完鸡鸭,深深皱纹的刻画,低头沉思着生活沉重压力的表情,蕴含的期待里是未知的飘渺。
 

  高庆荣有视觉叙述的天赋。《迁徙》,画面以灰色调为主,立意厚重,笔触苍劲,构图分明,远方的迷茫意境尽显色彩的渲染之中。这也是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现代人,面临随时要“迁徙”的迷茫。老人、孩子、羊,故土、家园、命运,已经不由自主了,只得随遇而安。
 

  20世纪初,野兽派画家法国凡·东根,运笔用色极为大胆野性,作品颜色绚丽、观赏性强烈,充满激情的笔触与火一样的热情,引来画坛新风。高庆荣的一些作品中,不难发现偶有与凡·东根的画风浸染。
 

  高庆荣的风景画,也都有情景、情节。如《密林深处》,马夫在马车上站立着、嘴巴张大得有些夸张,显得神情紧张、急迫,右手朝前一挥鞭子,吆喝两匹马淌水急驰,水花四溅,可以看出马车的颠簸,与人物内心的急迫,画面内容的伸张幅度大,可以看出画家对生活的提炼,对艺术与生活的娴熟驾驭。
 

  人到中年,高庆荣绘画作品臻于成熟、厚重,朴实,强烈,鲜明。贯通中西,融合南北,表述由表及里。他画人生百态,画百态人生积极地、正面的、向上的、自由的笑容,这种思想的转变,境界的提升,源自他对生命的开悟与升华,源自养育他的故乡热土与亲情。
 

  高庆荣出生在黑龙江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的集贤县古城。自小受哥哥喜欢画画的影响,爱上了画画。看到哥哥画的一张孔子画像,便结缘画画。他照着那幅画不知疲倦地画啊画,画像由纸上的线条,仿佛变成了音容笑貌的慈爱长者,这张“画”,冥冥之中与玄秘的意会,让他对于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后,画画成了他最快乐的事。高庆荣的邻居是县里有名的画家,有一天那个画家捡了一张高庆荣扔掉的铅笔画,饶有兴致地看了半天,跟他说:“你小小年纪,画画很有天赋的,要坚持画下去,你可有出息啦!”
 

  “很有天赋”“可有出息”这些鼓励的话,从此铭刻在他心灵上。这一年,他刚刚八岁。而“坚持画下去”,勉励高庆荣坚持了一生。
 

  当时全家兄弟姐妹七个,父母要担起九口人的养家糊口重担,反对他画画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画画买笔买纸要花钱,晚上点煤油灯要多花钱。父亲看到当地的画匠给人家画画,只是管三顿饭,不管工钱的,认为画画没有前途。父亲摔碎了他装有颜料的瓶子,撕毁了他马粪纸上画的画。刚毅性格的高庆荣,第一次痛心地哭了。母亲心疼儿子,看到他这样喜欢画画,就暗地里背着父亲支持他。时而,母亲悄悄地塞一点零钱让他买纸买笔用。夜深了,母亲为儿子点亮如豆的煤油灯,庆荣画到几点,母亲就陪在旁边做针线活陪到几点,不管多冷,不管多晚,有了母亲的陪伴,庆荣画起画来灵感涌现。
 

  故乡,亲情,是高庆荣取之不尽的源泉,及陪伴他一生的温暖。
 

  高庆荣的母亲73岁去世时,家人发现母亲用几层自己绣了花的绣片包着的一个包,家人一层一层地打开时,心生疑惑,以为里面是现金,打开第四层时一看,庆荣嚎啕大哭,那是他刚学画时画的几张素描。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