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家 >

陈杰:让漆器时尚化,并回归生活
2014-06-26 11:05 来源:艺术家提供 作者:艺术家提供

 

  前不久在国斌兄的带领下,到福州考察漆器和漆画的制作,在那里见到了几位漆画家,其中的陈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中国漆器的回归,或者再创辉煌,应该回归当下的生活,不应该与民众有任何距离。那么日常漆器应该重新走进千家万户,其中那些纯手工的用天然大漆做的器具,应该重返我们的礼仪之中。
 

  那天,我们一起去陈杰的工作室。
 

  陈杰的状态很好,满面红光,神态悠闲。院子里的花木呈蓬勃之势,旧石器和旧家具露天置放,喝茶的长桌用整块原木随意一搁而成,围着院子是两幢小楼,原先是他的工作室,后来嫌小了,搬出去了,此处就成了他会会朋友喝喝茶的地方,当然还有作品陈列室。
 

  “大漆,或者生漆,也叫国漆,好东西啊。用于漆器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用在石油管道上,内壁涂层就是这玩意儿,在国防上用途也很广泛,潜艇、导弹、防火板上都用。化学漆是助燃的,而生漆是阻燃的。”陈杰从嘴里拔下烟头狠狠地按在自己创作的一件光彩照人的漆器茶案上,茶案上只留下一小撮烟灰,手一抹,赛过踏雪无痕。“厉害吗?这就是中国的漆,这就是我的作品。”
 

  陈杰在八十年代进福建工艺美校,学的是漆艺专业,毕业后正值漆器厂“大逃亡”的当口,他被安排到旅游局搞宣传,没关系,又不会通路子,后来导游都干过。1984年辞职下海时许多朋友闹不明白:导游好啊,换换外汇赚个差价也能致富,你连这个都不会?陈杰不是不会,而是不屑。他老是对自己说:我是搞艺术的!
 

  一开始他开了家装潢公司,为了糊口,他甚至帮店家刷过店招和广告,1988年他搞起了工作室,在福州的漆艺家中是领先一步的。“我连市场也不懂,只知道关起门来做东西,研究漆的性能。第一批漆器推向市场后,闹得灰头土脸。我在学校里学的是传统工艺,对材料和工艺都熟悉,但老一套的东西显然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了。现在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青年人,他们希望看到新的面目。”陈杰说。“有人甚至认为漆艺与做棺材是一回事。”
 

  陈杰开始向时尚化方向发展,他希望漆器回归生活,日常可以用,而不是供起来,碰也不能碰。在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的理念引导下,他开发不少新品种,比如家具、文具、花瓶、甚至首饰。我在他那里看到不少手镯,工艺的传统的,披麻披灰、炝金炝银等一点也不含糊,但器型是时尚的,女孩子一见就抢。还有屏风,独幅的,一件要卖到30万元。不少企业家买去放在客厅里,满堂响亮。
 

  “很贵吗?我告诉你,做这样一件屏风,一百多道工序,耗时三年,材料费就是好几万,还不算时间成本。”陈杰说:“过去我们的漆器卖得太便宜了,你再看看日本,家里来贵客了,才会拿出祖传的漆器摆几只寿司,那是最高的礼仪!屏风?皇室成员、大企业家才有用得起,一般家庭只能用代替品,比如化学漆、塑料胎的伪漆器,不值几个钱。”
 

  2008年7月7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日本洞爷湖召开,在欢迎晚宴上,各国首脑举杯庆贺,盛酒的就是一个石川县的轮岛漆器酒杯,杯壁绘有樱花,会后各国首脑可以带走留作纪念。这个很小的高脚漆杯,被日本人看作是极的贵重礼品了。
 

  “从你的漆器中我看到日本美术的影子。”我宛转地表示。
 

  “交流从来就是双向的。”陈杰倒也爽气,“早在清末民初,福州有一所工艺传习所,李芝卿就是从那里出来的。所里有一个日本老师,李对日本老师很有感情,后来还去日本留学,他是建国后福州漆器传承和创新的标志性人物。日本的漆器精致啊!他们对漆器制作是非常虔诚的,漆艺家地位极高。但也有缺点,工业化生产遏止了个性张扬。”
 

  据我了解,日本的漆器之所以成为国宝而且至今还活跃在日常生活中,就因为生活化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比如最近有被誉为“人间国宝”的漆艺家室濑和美在四款VERTU手机上以大漆装饰,每只售价高达2000万日元(我没写错,就这个价!)。而在中国,七十年代后,有不少漆画家将漆画当作美术的一个分支来看,故意淡化它的工艺性,这无异于主动与生活常态脱钩了。
 

  历史反复证明,市场,唯有市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从流通的意义上说,艺术其实也是商品。漆器是高度艺术化的商品。
 

  陈杰努力将漆器回归到“生活化”,每天以劳模的态度对待创作。工作室里有助手和小工,但他还是喜欢亲力亲为。衣服上布满斑驳漆点,走在街上,外地游客会问:“师傅,去三坊七巷怎么走啊?”陈杰很乐意人家把他当作漆匠师傅。

 

责任编辑:admin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