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位置:书法艺术网首页 > 艺术天地 > 艺术家 >

山水写生随感——魏云飞
2014-06-03 15:21 来源:艺术家提供 作者:魏云飞

(一)有感而发

  山水写生,首先要有感而发,与自然沟通,和眼前乃至更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对自然造化要有虔诚恭敬之心,要将山水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当成老师就不会轻慢,当成朋友就不会疏远。这样去研究自然,才会慢慢体会到她的无穷魅力。所以中国古人有天人合一之思想,也就是有感而发,物我一体。

  画画之人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一幅山水写生完成,却给人感觉很平淡,这其中原因不仅仅是单纯技法上的问题,而常常是因为我们在心境上不到位,直白的讲,就是:不了解所有描绘的对象,与对象形同陌生的路人,没有与其成为师友,缺乏沟通与融合,未能做到有感而发。

  传统的山水写生,多为纪游式,画者在山水间饱览沃看,观察静思或目识心记,便是在与自然对话,宋人荆浩,元人黄公望好携纸笔骑驴游览山水,遇有古木,怪石即取纸笔描绘下来,凡此种种,无不是在体察自然,感受造化。

  常常听前辈们如是说:对景写生之前要对景久坐,为什么要“对景久坐”呢?无非是为了和自然沟通,交朋友,进而感受,倾听她的心声。也通过自然物象来反映我们自己。

  (二)取景与布局

  东西方绘画之不同,有很多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透视方法的不同,同时也是观察和认识自然的方法的不同。传统山水画的空间透视法具体表现为“三远法”、“以大观小法”,广泛的使用散点透视,可以把不同时间空间的景物安排到同一画面,能在有限的尺幅中表现出无限的意趣来,依照古人“可居可游,可行可望”的观念,将不同角度,多个视点的景物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诗意的哲学的观照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画者和观者的审美要求,在具体画面上则表现为:主次得当,错落有致,大小相宜,云水往复,路桥隐现,气脉相通,尽得林泉之趣。

  山水画写生的取景与布局是将传统空间布局方法与客观写生对象的特征相结合变化而来的。我们进行山水写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画者一般坐在相对固定的地方,作画时位置变化少,看到的景物是有透视效果的。写生现场的景物会有些不理想的布局,要么是树木的姿态,要么是屋房桥梁的位置,还会出现前景遮挡住中景的情况,这就要求画者在落笔前,多走动,多角度观察,在符合物理、物情、物态及最基本审美规律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表现位置。

  传统山水布局,如“之”字形,“甲”字形,“由”字形等构图方法不能直接搬用到写生中,但其所遵循的“起承转合”“纵横隐现”“松紧疏密”等艺术规律依然适用。在具体写生的取景布局上,根据表达主题,针对透视问题,要敢于大胆经营,如缩小近景,推至中景,将原来中景,远景依次拔高;增强画面空间及视觉张力;也可加强近景,加大近景与中远景的空间距离;增加前后大小对比等等。总之,无论大景还是小景,画面布局当以得势为上,在大开合中包含小的开合变化,要做到疏密得体,虚实相生。

  (三)取舍问题

  黄宾虹先生有言: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懂得此理,方可挥毫作画。

  面对丰富的自然景物,初到写生地点,最好不要马上动笔,而应四处走走看看,先找找感觉,至少选择一个场景或一个角度坐下来,观察一番,然后再决定画什么内容,关键是所选的场景和内容应该是自己喜欢的,触动自己内心的,若感觉平淡的东西,往往会画不下去,或越画越没有底气,找不到感觉。

  大的内容场景选择确定以后,就面临着取舍问题,画面能否做到主体突出,节奏感强,克服画面平均,板塞,有无气韵,皆与取舍有莫大关系。

  “取舍”二字背后是独到的眼光,敏锐地判断和果敢的行动,需要画者平心静气的去观察、判断、思考、联想、决定,“取舍”的要求也不仅是“要与不要”,这样简单的选择区分,更重要的是夸张或减弱到怎样的程度,达到最佳的画面表达效果。打动自己的东西,必须竭尽全力去刻画,对于突出主题于事无补的,或干扰主体表达的,更要敢于大刀阔斧的去舍掉。一幅好的山水写生在取舍布局之后,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主体,陪衬和背景,秩序井然,主要重点之处,深入、具体、扎实,甚至可以夸张,比原来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还要突出,同时还需减弱陪衬色的其余部分。在写生场景中占重要位置而又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敢于大胆减弱甚至弱化到零。

  (四)关于笔墨与造型

  狭义上的笔墨,是黄宾虹先生总结的“五笔七墨”,造型,则是山水画中山、石、云、树、溪、瀑、舟、桥等基本形态。需要说明的是,笔墨与造型是紧密结合的,笔墨与造型都是通过“勾、皴、擦、染、点”的技法形式来表现,披麻皴、斧劈皴、米点皴、介子点、个子点等等都是根据自然物象之特点,创造出各具特色的造型语言,又在描绘过程中,通过笔墨,传达出虚实、松紧、转折、浓淡、疏密等节奏美感,因此,“笔墨情景”缺一不可。离开造型的笔墨,是空洞的,离开笔墨的造型,是刻板而无生机的。

  在对景写生实践中,要有用传统山水画的画理画法来对照印证自然的过程,传统的画理、画法皆源于生活,经历朝历代名家巨匠归纳、提炼、概括而成,我们在案头临摹中,对画理画法的学习掌握,要通过观察和写生来印证,才能更深入的体会理解传统画理、画法、笔墨、程式、符号,是自然物象结构的概括总结,理解共性后,在生活中,感受其,发现对象的个性特征。

  自然界是丰富的,岩石、草木、溪泉、云烟,他们大小相向,高低错落,远近隐现,粗细变化,这些,需要画者运用笔墨的黑白,强弱,虚实,浓淡,疏密,徐疾等自身的节奏,立其形质,分其阴阳,在对自然的感受与发现中,去消化、掌握、丰富笔墨造型与意境的表达。

责任编辑:书法艺术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评价:
表情:
所有言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书法艺术网保持中立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陈鹏酒后戏作《将进酒》(上)
10月13日夜,老鹏做客择一堂,酒后戏作草书《将进酒》8条屏,有幸得孙辉兄拉纸,王伟平兄、杨圣山兄拍摄。...[查看全文]

最新跟帖 最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