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印的创作,首先要对佛文化知识有所了解,要对传统佛像造型从风格、内容、服饰、姿态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魏晋时期的佛造像与唐代佛造像的不同,藏佛像造型与内地佛像造型的区别,再比如佛祖、达摩、观音以及十八罗汉等的造型都是有明显区分的,另外对与佛像有关的法器如莲台、菩提树、佛珠、佛光,甚至佛塔等都有所讲究。我曾看到过一方佛像印,在佛像旁边刻了座六层的佛塔,这就与佛文化知识的匮乏有关,在佛教里所有佛塔的层数都是单数的,没有偶数的佛塔,这犯下常识性的错误。另又曾读到一方佛像印,边款是“为观音菩萨造像”,而印面怎么看都不是“观音”的造型。
佛像印的创作还要与篆刻中的某些要素挂起钩来,要讲究其艺术性,不能说把某些图录中的佛像生搬到印章里来,搞得像图案或标徽设计,了无气韵,既没有刀味,也没有疏密、对称、平衡关系,线条的曲直、粗细也不讲究,那算不上佛像印艺术,只能算是微型的石刻。当然风格的工细与粗犷是有的,但其艺术语言不能丢,至少要使其达到一种“印化”的效果。既要有佛像的庄严、肃穆、生动与灵气,又要有篆刻的虚实、奇正、开合与骨肉关系。至于说作者要胸存慈悲、沐手净心,才能镌刻出心中刹那感悟到的佛之妙相来,那是另一种境界了。
佛像印在书画作品上的使用也是有所讲究的。现在有不少书画家拿着佛像印肆意乱盖,有的当押角章用,有的盖在与佛毫无关联的作品上,这都是不合佛理的。关于佛像印的用法,一是只能作为引首章,钤在作品的上方或中间适宜位置。佛是用来供奉的,不宜盖在作品的下方当押角章用,更不能盖在姓名印下面,那是对佛的一种亵渎。二是应该盖在与佛教、佛文化有关的作品上,比如佛语、佛经、佛诗或蕴涵佛理、佛性、禅机、禅意的诗、联、文、画等,在这些作品上钤上一方或几方佛像印,既可以加重内容的意趣,又可起到相辅相成、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印章与作品达到一种完美的融合。反之,则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
佛是仁慈的、祥和的、清净的,同时也是神圣的,好的佛像印作品能调节人的心态,提升人的境界,从中悟出许多佛道禅心,我们在创作或使用佛像印时应该用心去体悟。
总之,有关佛像印起源和创作诸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总结和研究的地方,诚待有志于佛像印研究和创作的学者专家作进一步的挖掘。(李砺)